康复社会工作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服务领域 > 康复社会工作

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介绍

在我国,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、听力残疾、言语残疾、肢体残疾、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六类人群。康复社会工作,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、方法和技巧,为各类残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预防、救助、康复、教育、就业、社会支持等社会福利服务。康复社会工作,常运用于社会福利院、社会康复机构、社区及家庭等。具体内容为:

(一)残疾预防

残疾预防可以分为三级:

1、一级预防: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;

2、二级预防: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。提供残疾早期筛查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;

3、三级预防: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,预防残障。通过运动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语言治疗、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,预防或减轻残疾;

(二)残疾救助

1、最低生活保障申请、经济特困救助等服务;

2、无障碍、生活照顾等服务。

(三)残疾康复

1、医疗服务:在医疗方面,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、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,协同工作,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辅导服务;

2、康复服务:在康复方面,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专业康复人员为残障人士提供健康监护、康复理疗、康复指导等服务。

(四)教育就业

1、教育服务:一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,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;二是指对盲、聋、哑、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;

2、职业服务:国家劳工组织在1985年《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》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:

(1)掌握残疾人的身体、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;

(2)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;

(3)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、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;

(4)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;

(5)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;

(6)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。职业康复分四个步骤:职业评定、职业咨询、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;

          3、社会支持: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:

         (1)用法律、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;

         (2)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;

         (3)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、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碍,创造无障碍环境,为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;

         (4)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,并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,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;

         (5)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,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,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、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;

         (6)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;

         (7)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,保障其政治权利。

友情链接
  • 相关单位
  • |
  • 会员单位
  • |
  • 媒体链接
  • |
  • 行业组织